广明元年,黄巢军攻破长安,神州板荡,陈州宛丘城外,血流成河。
十五岁的符存躲在山沟的荆棘丛中,屏住呼吸,看着一队黄巢叛军从眼前呼啸而过。三天前,他的家乡被屠,父亲和两个哥哥死于乱军之中,只有他侥幸逃脱。
待马蹄声远去,少年才从藏身处爬出,望着满目疮痍的故乡,泪水模糊了双眼。他跪在地上,抓起一把浸满鲜血的泥土,喃喃自语:“阿爹,孩儿定要活下去,为咱符家留一支血脉。”
他改名“存”,单名一个存字,只为在这乱世中存活。
饥寒交迫中,他投奔了忠武军节度使秦宗权。因身手敏捷,被选入亲兵队。然而秦宗权残暴不仁,符存深感非久留之地。
一日深夜,他趁守夜之机,盗得战马,单骑北奔。临行前,他在营帐留下字条:“大丈夫当择明主而事,岂可久居豺狼之侧?”
展开剩余86%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冒险改命。
飞虎子帐下
光启三年,符存投奔河东节度使李克用。这位人称“飞虎子”的沙陀枭雄,正在帐前选拔勇士。
“你有何本事?”李克用眯着独眼,打量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却目光坚毅的年轻人。
符存拱手:“某自幼习武,善骑射,更有一项本事——能在黑夜中辨物如昼。”
李克用大笑:“好!今夜便试你本事。若真能在黑夜中射中百步外靶心,我便收你入帐下亲军。”
是夜,月黑风高,校场上竖起箭靶。符存挽弓搭箭,凭着多年在黑夜中求生存练就的过人目力,连发三箭,箭箭命中靶心。
李克用大喜:“真壮士也!赐你名‘存审’,望你心存审慎,为我效力。”
从此,符存审这个名字,开始在乱世中崭露头角。
幽州突围
天复二年,李克用派养子李嗣昭率军救援被朱温围困的幽州刘仁恭,符存审随军出征。
大军行至蔚州,遭遇朱温部将葛从周伏击。李嗣昭中箭落马,全军陷入重围。
危急关头,符存审挺身而出:“末将愿率敢死队断后,掩护大帅突围!”
他选五百骑兵,多备旗帜,分据附近山头,擂鼓呐喊。又命士兵拖着树枝往来奔驰,扬起漫天尘土。
葛从周见尘土飞扬,鼓声震天,疑有伏兵,不敢穷追。符存审趁机救起李嗣昭,且战且退,终于杀出重围。
是夜,军中医官为李嗣昭取出箭头,摇头叹息:“箭上有毒,恐难痊愈。”
符存审想起少时在陈州,曾跟一位老郎中学过草药知识。他连夜上山,凭记忆采来解毒草药,捣碎敷在李嗣昭伤口上。
三天后,李嗣昭竟然转危为安。他握着符存审的手叹道:“若非存审,吾命休矣!此恩必报。”
此战之后,符存审“九命将军”之名开始在军中流传——都说他不仅自己命硬,还能救人性命。
柏乡血战
天祐八年,晋梁大战于柏乡。
梁军七万,旌旗蔽日。晋军不足三万,将士皆有惧色。
战前军事会议上,晋王李存勖环视众将:“梁军势大,如之奈何?”
符存审出列:“大王,梁军虽众,然多系新募之兵,未经历练。其精兵唯有‘银枪效节都’数千人。若先破其精锐,余众必溃。”
李存勖颔首:“然银枪效节都乃梁军精锐,如何破之?”
符存审道:“末将愿率麾下骑兵诱敌,待其追击,大王可率主力从侧翼突击。”
次日交战,符存审率骑兵挑战银枪效节都,佯装败退。梁军精锐果然追击,进入晋军埋伏圈。
李存勖趁机率主力从侧翼猛攻。符存审也回马反击,直取银枪效节都主将。激战中,他身中三箭,仍死战不退,终将梁军精锐击溃。
梁军失去精锐,果然全军溃败。柏乡之战,成为梁晋争霸的转折点。
战后,李存勖亲自为符存审包扎伤口,叹道:“昔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,今存审柏乡血战破敌,可谓古今辉映!”
胡柳陂奇谋
天祐十四年,晋梁决战胡柳陂。
此战惨烈异常,晋军大将周德威战死,全军动摇。李存勖本人也陷入重围,危在旦夕。
符存审时率左军,见中军危急,不顾自身伤亡,强行突破梁军防线。他大呼:“大王尚在敌围,我等何惜性命!”
士卒感奋,皆冒死向前。混战中,符存审坐骑被射倒,他徒步奋战,身被数创,血染战袍。
激战至黄昏,他终于杀到李存勖身边,护着主帅且战且退。途中拾得敌军遗弃的战马,才得以突围。
是夜,晋军溃散,诸将皆以为李存勖已死,商议拥立新主。唯符存审坚决反对:“未见大王尸首,岂可轻言大王已死?我等当收拢残兵,寻访大王下落。”
他率亲兵四处寻找,终于在黎明时分,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了疲惫不堪的李存勖。
见到符存审,李存勖热泪盈眶:“若非存审,朕几不得生!”
此后,符存审更得信任,官至蕃汉马步军副总管,成为后唐军队的第二号人物。
镇州解围
同光元年,李存勖在魏州称帝,建立后唐,符存审受封幽州卢龙节度使。
这时,镇州被契丹大军围困,情势危急。符存审奉命救援,然麾下只有老弱兵卒五千。
众将面有难色:“契丹骑兵数万,我军兵少,如何对敌?”
符存审笑道:“用兵在智不在多。”
他让士兵多伐树木,在马尾上拴上树枝,往来驰骋,扬起漫天尘土。又命人连夜赶制无数军旗,遍布山野。
次日,契丹军见唐军旌旗遍野,尘土蔽天,以为援军大至,军心震动。符存审趁机发动突袭,亲自擂鼓助威。
契丹主帅阿保机不辨虚实,慌忙退兵。镇州之围遂解,城中守军见援军旗号,欢声雷动。
此战,符存审以五千弱卒退契丹数万铁骑,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。后人称其“虚张声势退契丹”,成为兵法典范。
晚年悲歌
同光二年,符存审病重,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太医诊治,并亲笔写信慰问:“朕与将军,名虽君臣,情同兄弟。望将军善自保重,早康复健。”
然而符存审知道自己大限将至,召子孙至榻前,取出一个木匣。打开一看,里面是九支断箭。
“这是为父九次死里逃生的见证。”符存审气息微弱,“乱世为将,如履薄冰。你等记住,吾家能有今日,全在一个‘慎’字。存审之名,先帝所赐,你等当世代铭记。”
他又取出那把他随身携带多年的铁弓:“此弓随我四十年,射杀过豺狼,也射退过敌兵。乱世中,武备不可废,但更要懂得择主而事,明哲保身。”
是夜,符存审溘然长逝,终年六十三岁。消息传出,河东旧部无不痛哭,庄宗为之废朝三日,追赠尚书令。
史载:符存审一生经历大小百余战,未尝败绩。然其传奇不在百战百胜,而在屡濒绝境而能转危为安,功高震主而能善始善终。在五代那个“天子,兵强马壮者当为之”的乱世,他能历事二主而恩宠不衰,可谓奇迹。
临终前,他留给后世最后的话是:“吾少时提一剑去乡里,四十年间取将相,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乎。”
诚哉斯言!这位从草莽中崛起的“九命将军”,用他传奇的一生,诠释了乱世中生存的智慧与为将的品格。
发布于:河南省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